第(2/3)页 总之,为了稳住事态,吕渭纶只得暂时屈服,命国子监的侍卫撤回来,同时也不再提休学之事。 虽说这件事他忍了,挺没面子的,但吕渭纶在心里作出打算,顶多这一次,他们若是以后再闹,必然要开除,否则他这个祭酒就一点威严也没有了。 吕渭纶知道,这只是改革的第一道阻力,以后尚未可知…… 这些学子被罚去面壁思过,抄写经书,他们走了,但教习们很明显过意不去,一个个跑来认错。 吕渭纶也没制止,他们这些教习的确有错。 他将一众官员叫到国子监一处院子里,把他的一些计划告诉了他们,在听了过后,教习,博士和助教们都没有提出什么意见,只说会鼎力支持。 看来他们也是慵懒惯了,一副无所谓的样子,你出招,我拆招就行了! 但有一条事关这些教习的俸禄,那就是日常考核,据吕渭纶说,他会不定期派官员统计国子监内各个官员的教学情况来打标准。 表现不好的直接扣俸,扣掉的俸禄去嘉奖那些表现好的。 他跟这些教习们实在没什么说的,他们和学子不一样,学子是不能轻易开除的,但教习可以。 若是他们实在不作为的话,开了就完事! 想来南京国子监当教习的人多的是…… 最后,吕渭纶跟司业沟通了几句私话便匆匆离开了国子监。 …… 这就是一人任两职的辛苦之处啊! 要在国子监和刑部之间来回跑,但每次他觉得累的时候,就会想到海瑞,一想到海瑞,顿时没有一点劳累的感觉,反而会觉得羞愧。 跟海瑞那坎坷的人生比起来,他这点儿累,这点儿苦算个屁,白捡了一个六首状元…… 在刑部,吕渭纶也就是一直在看书,他回去之后,发现那些官员还是听话的,看来考核制度对他们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。 与此同时,他在刑部时,也第一次有官员拜访他,就是其他几个部的郎中之流。 在交谈的过程中,他们表达出了前来拜访的意图,那就是想劝他停下这么激进的部门制度改革,否则会使其他部分迎来效仿,并指出,“没有皇帝的南京,你这么上心有什么用呢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