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秦牧立刻拆开,信是太子亲笔,语气凝重。 信中证实了福王在朝中确实对秦牧多有诋毁,并联合了几位官员,准备上奏弹劾他“滞留地方,滋扰民生,妄兴狱讼”。 太子虽尽力周旋,但压力不小。 太子叮嘱秦牧,要么尽快拿到能一举定乾坤的铁证,要么就需在十日内寻个合适的理由,比如“匪患已清”或“水患后续已定”,先行返京,以免落入被动,授人以柄。 十日!时间一下子变得紧迫起来。 秦牧将密信在烛火上点燃,看着它化为灰烬。 脸色在跳动的火光映照下,明暗不定。 西山岛小队才刚刚出发,结果未知。策反林家的布局也才刚开始,效果难料。 现在,京城又给出了最后时限。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。 他走到窗边,看着对面客栈陈琛房间隐约透出的灯光,心中快速盘算着。 如果不能在西山岛找到关键证据,那么能否利用陈琛这位御史,或者从林家那里打开缺口,拿到一些足以暂时震慑潘世仁、让自己能够体面离开余杭的证据? 比如,一些关于私盐网络或贪腐的次要证据,不足以扳倒福王。 但足以让潘世仁伤筋动骨,让他不敢再轻易对自己下手? 这是一种妥协,但或许是当前局势下最现实的选择。 秦牧心中叹了口气,这就是政治,很多时候不能追求完美,只能权衡利弊,选择最优解。 他现代军人的思维追求的是任务的彻底完成,但在这个复杂的官场,有时“阶段性成果”和“安全撤离”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 西山岛,明月庵。 这座庵堂果然如柳青娘所说,位置偏僻,香火稀少,在夜色中更显寂寥。 冷月等人凭借高超的潜行技巧,成功避开了那个小哨卡,摸到了庵堂外墙下。 庵内一片寂静,只有一间禅房还亮着微弱的灯火。 柳青娘示意那就是静心嬷嬷的住处。 冷月打了个手势,章山和两名队员立刻散开,在外围警戒。 冷月则与柳青娘悄然翻墙而入,贴近了那间禅房。 柳青娘轻轻叩响了房门,低声道:“静心嬷嬷,是我,青娘。” 第(1/3)页